澳门基金会推动十部文艺志书见成效 《民歌卷》初稿素材丰获评委充份肯定 

18.12.2014  18:05

  澳门基金会於2012年与中国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携手启动“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澳门卷”大型编纂出版项目,当中包括戏曲、曲艺、舞蹈、民歌、民谣、谚语、故事等多部专卷,旨在抢救本土民间艺术、保护传统文化。项目开展以来,各卷成员积极进行挖掘和整理工作,已呈现了甚为丰富多元的本土民间艺术资源,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澳门卷》更率先完成了初稿。为总结各卷的进展,以及对《民歌卷》初稿进行评审,澳门基金会特地举办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澳门卷》初稿评审会议暨“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澳门卷”工作会议。

一连三天的会议於本月14至16日在澳门基金会多功能会议室进行,出席的专家有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副主任王静、综合处处长邱邑洪,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科技处处长甯伟群,国家文艺志书编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家樊祖荫、 陈树林、冯明洋、陈浚辉、刘魁立、贺嘉、冯志华、李耀宗、刘文峰、杨明敬等,以及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吴志良主席,本澳文化艺术专业人士汤梅笑、穆凡中,还有澳门各专卷项目负责人戴定澄、邓锦嫦、胡国年、邓景滨、张卓夫、谢少聪等,连同相关成员近五十人。

在《民歌卷》初稿的评审会议中,戴定澄汇报了开展项目两年多以来的工作进展。他强调,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察和资料搜集,呈现了近七百首来自澳门民间的歌曲。当中包括粤语民间歌曲,如儿歌、咸水歌、叙事歌、小曲、八音锣鼓,以及旧日穿街走巷的叫卖调等,也有充满福建乡情的闽语民歌,以及土生葡人的民间歌曲等等,同时也介绍了融汇多元宗教文化色彩的信仰科仪歌曲。内容丰富多样,体现了澳门悠久和包融的历史民间艺术。首阶段的成果获得评审委员会一致和充份的肯定,认为该卷本质量高,框架内容合理,记谱工作专业。初稿成果为最终的编纂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议期间,各卷组负责人亦分享了工作进展。《谚语卷》的邓景滨表示,通过文献搜集、采访水上人家及博彩业人员等、网上徵集等渠道,已收集了约七千条谚语,容後将作进一步完善。胡国年引介了其团队采集的民间歌谣,可谓各式其式,有生活、感情、劳动、节庆、宗教等等範畴,约共2500条,生动有趣。张卓夫坦言,其团队对《故事卷》的采集非常热衷,社会反应热烈,题材丰富,有传说、宗教信仰、生活、行业等等的民间故事。《戏曲志》团队成员关谨华表示,已完成了约35万字的稿件,他们通过大量的专人访谈,以及到图书馆、博物馆搜集资料,并参与神功戏拍摄等,取得了大量的素材。而《舞蹈卷》的负责人邓锦嫦强调,经过年多的努力,进行调查、访问和拍摄工作,已初步整理了澳门本土几项重点民间舞种,如土风舞、龙舞、狮舞等等。各卷组分别得到文化部相关专家的专门指导,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以确保下一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

李松主任总结时表示,对目前澳门民间艺术素材整理所呈现的阶段性的成果感谢非常高兴,他感谢澳门各专卷组成员付出的努力。他坦言,“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澳门卷”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而通过两年多来的共同参与,他充份感受到澳门编纂团队的热情、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对项目的完成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