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九澳圣母村澳门麻疯病院舍历史档案展开幕
为向公众展示修复成果、善用及活化文物建筑,文化局举行九澳圣母村开幕展“盼望之地─澳门麻疯病院舍历史档案展”,开幕仪式今日(11月6日)在九澳圣母村举行,由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部长万速成、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李斌生、文化局局长穆欣欣、社会工作局局长韩卫、卫生局局长罗奕龙及澳门戒毒康复协会主席Augusto Nogueira主礼,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顾问罗灏芝、文化局副局长梁惠敏及张丽珊、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处长白冰等亦出席。展览自同日开始常设展出,欢迎市民到场参观。
九澳圣母村是澳门仅存的麻疯院舍旧址。澳门政府自1885年在此建院安置病患,原本只有一两间简陋的砖屋,上世纪三十年代重建并扩充成五间住屋及七苦圣母小堂,其後亦按实际需要增建了一些建筑。1966年,兴建七苦圣母教堂,原小堂就改作康乐室之用。1963年,慈幼会意大利神父胡子义来此服务,与院友共同议决将麻疯院更名为“圣母村”,寓意圣母玛利亚的助佑。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而社会工作局於1992年将女病患宿舍改建为九澳老人院收容已痊癒的长者,九澳圣母村结束了其医疗照料任务。
九澳圣母村在修复活化前,建筑因空置失修多年,五间小屋及康乐室旧址建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老化,文化局经对建筑进行检测和分析、加固建筑结构确保安全及成功完成第一间小屋修复工作後,於2016年起分阶段对圣母村进行全面修复,并於2019年局部开放市民使用。此外,文化局於去年底对九澳圣母村院舍建筑及康乐室旧址、七苦圣母小堂等项目启动了第三批不动产评定,日前已正式公布项目列作本澳被评定的不动产。
为更好善用及活化文物建筑,同时加深市民对九澳圣母村的认识,文化局在旧活动中心及毗邻一间小屋办“盼望之地──澳门麻疯病院舍历史档案展”,展出澳门档案馆近百份精选的馆藏档案及相关材料,以麻疯医疗设施的发展过程为主线,勾划澳门麻疯医疗的历史脉络,为日後研究澳门麻疯病医疗史及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同时也见证澳门社会在麻疯病救济事业方面的开拓性,以及人道主义在澳门的传播。展览分两个展场,设於九澳圣母村的部分为常设展览,自11月6日起开始长期展出,逢星期三暂停开放,另一展区设於澳门档案馆,展期为11月6日至2022年5月6日,逢星期一及公众假期暂停开放,两展场的开放时间均为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其余的四间小屋则由社会工作局与民间机构合作推出“握紧希望”职训实习计划。社会工作局提供设备及技术支援,并由民间机构负责管理营运,为戒毒康复人士提供个别化职业康复计划,计划包括导赏、销售、维修、营销和管理等职业培训项目和提供实践机会让戒毒康复人士逐步重投社会,而实践项目包括咖啡廊、展艺廊、以及休闲和亲子活动空间,提供文化导赏、展览、文娱和零售简单餐饮服务,有助戒毒人士发挥文化艺术并学习和发展不同方面的专业技巧。目前,共有35名戒毒学员参与培训,其中16名学员参与实习。现时每周平均到访人流约600人次,公众假期达800至1,000人次。
此外,为了推动大众欣赏和参与文化艺术,活化社区、营造文化氛围,并为本地艺文工作者拓建更多的表演平台,“艺游计划”将於11月7日起於九澳圣母村开设艺游点,供“视觉艺术类”及“创意工艺类”之艺游人一展技艺,有意使用该场地之相关艺游人可於“艺游计划”相关页面查阅相关指引。
文化局一直密切留意疫情情况,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发出的相关指引,适时作出相应安排。参与艺文活动或进入文化场馆的市民请配合现场人流控制措施,并必须佩戴自备口罩、接受体温探测及出示当天的个人健康码。文化局呼吁市民分散时段前往参观,进入场馆或参与艺文活动时需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并与他人保持社交距离。详情可浏览澳门档案馆网页 www.archives.gov.mo 、Facebook专页“IC Art 艺文栈”及微信专页“澳门文化局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