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委员会举行平常全体会议
文化遗产委员会今日(9月6日)召开本年度第四次平常全体会议,由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主持,文化局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指引》、具文化价值的不动产的修复支援,以及澳门世界遗产监测中心的建设情况等事宜向委员进行介绍。
文化局今年将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指引》,就订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入选考量和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确认条件及其权利与义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确认条件及其职责、保护、传承补助和推广工作的评估,以及支援措施等作出规范指引,有利於传承单位开展传习活动培养後继人才,对非遗项目的传承及资料保存起着重要作用,有关指引适用於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公共部门、私人实体、社群、群体或个人,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工作时,应遵循相关的规定。委员会认同有关指引,并建议日後进一步加强非遗的教育和推广工作,让市民从小接触澳门珍贵的非遗内涵,培育未来的传承人。
文化局就原盧廉若私邸旧址(培正中学行政楼)提供修复支援申请项目谘询委员会意见,现时有关不动产存在建筑外墙、屋顶天花及结构破损渗水等情况,基於建筑的历史价值,委员会一致认同为其提供支援。
此外,文化局也就去年至今多项按照《文遗法》规定谘询委员会意见并获通过的修复支援工程,向委员会报告进度,所有支援工程进展顺利,九澳七苦圣母小堂、女娲庙(灵岩观)、伯多禄局长街24A号、26号、28号、28A号房屋支援工程已按期完成,茨林围石墙(面向高园街)及东望洋斜巷6号房屋支援工程也将於本月完工。
就位於美珊枝街5号文化遗产厅办公地点的澳门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建设情况,文化局正按照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的建设方案开展工程,预计今年底完成建设并投入运作,监测对象涵盖“澳门历史城区”22个不动产及8个广场前地的遗产环境,监测内容主要集中於建筑物本体,包括在建筑物本体安装测斜仪、裂缝计、沉降仪、人流量感测器等监测设备,并与气象局、环保局及旅游局等部门商讨接入包括环境温湿度、气象资讯、游客管理及拥挤程度等外部环境数据,以更先进的仪器及处理系统,收集、分析、整理和记录世遗建筑的各项数据,务求运用数字技术作精细化保护,完善澳门世遗建筑保护机制。会议上委员会肯定文化局运用智慧科技等不同方式,加强对世遗建筑的保护,同时建议可建立更多渠道让社会及公众共同参与保护世遗。
出席会议的包括文化遗产委员会副主席、文化局局长梁惠敏、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代表王世平、土地工务局局长代表梁耀鸿、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主席代表黄海欣、法务局局长代表梁美玲、文化局代表文化遗产厅厅长蔡健龙、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胡祖杰、李熙爗、梁颂衍、叶达、莫志伟、江淳、李嘉曾、林翊捷、胡玉沛、谭志广及何嘉慈。文化局研究及计划处处长苏建明、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何卓锋、首席顾问高级技术员崔贞贞等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