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 澳门科技项目受青睐
参加首届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的澳门五个科技项目收获丰富,其中澳门科技大学的医药项目更与企业对接,达成推动项目产业化意向。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表示,希望把项目做成推动大学和企业联手推动产业化的示范,提供经验带动更多澳门科技项目产业化,以创新驱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作为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重头活动之一的首届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集中展示、推介超过一千项科研成果,为全国各地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团体的创新成果转化,营造创新生态环境。
科大医药达成意向
澳门参展五个项目除获得中央领导人参观赞赏,更有企业前来洽谈对接,并就澳门科技大学的医药项目达成意向,共同推动项目产业化。刘良受访表示,希望项目可用作推动大学和企业联手推动产业化的示范,从运行管理的机制、团队的组建等提供经验,带动其他项目的产业化,为澳门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他说,创新驱动发展适合澳门,澳门促进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其中“可持续”非常重要,发展一定要建构良好的基础,如教育、科技基础,才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当中最核心的是人才培养,只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扎根澳门,才能把澳门的知识、教育、科技服务於经济。
刘良认为,把人才培养做好了,才能谈科技,特区政府和社会更多的支持澳门本地的高等教育发展,“支持到海外知名大学留学没错,但更需要的是把自己的高等教育机构办好”,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比如研究生的教育。希望政府更多的给予专项支持,让更多研究生到澳门读书,虽然他们毕业可能不会留在澳门工作,但这不是人才流失,而是人才流动,“他今天走了,可能明天回来,带来的价值更大”。
澳门发明异地制造
刘良续称,澳门科技项目需考虑应用的潜力,对澳门的好处,做到“澳门发明、澳门创造,但是异地制造”,只要品牌和专利属於澳门,可以在广东横琴甚至更远的地方制造。
科大在科研上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选题,目的是真正把专利成果产业化,服务澳门经济发展。科大正力求打造由技术、方法、标准、产品组成的创新链,推动科研项目产业化。不过研究需要一定的积累过程,不能急於求成,需政府和社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