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澳食品安全合作十年 共建大湾区民生发展基础
本澳食品供应一直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得到稳定及安全的保障,二○○七年签定的《粤澳食品安全工作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更为粤澳两地食安交流及合作起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回顾十年来粤澳食安合作,为未来配合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打下民生基础,澳门与内地的食安部门将更紧密合作,优化区域间的食品安全防控、通报及应急协作机制,保障食品安全与民生发展。
联合演习 建立应急方案
随着食品供应来源、流通管道的多样性发展,食品安全防控及应对措施已不能局限於本地区。近年,民政总署积极透过区域合作机制,建立食品安全联防联控网络,当中参与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主办的国家级食品安全示範性演练暨“泛珠三角区域”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藉参与高规格的大型演习,提升区域协同应急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综合能力,防範区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爆发。
专业培训 强化食安管控
因应食品事件已不再局限於安全品质问题,更涉及伪劣掺杂诈欺等状况,基於此,澳方工作组持续安排民政总署、澳门海关、卫生局、经济局、旅游局及消费者委员会的执法及监管人员,到广东省的科研及检测单位修读“药食两用贵价药材的真伪鉴别及品质控制技术培训班",亦透过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南海水产研究所,就水产食材的真伪及掺杂问题,展开检测技术及食材造假的可行性验证研究,藉全面而系统化的课程强化前线稽查及执法人员鉴析伪劣食材的专业能力,以便更有效率地研判食安隐患、打击食品诈欺等不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及成效。
此外,亦邀请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学、流行病学、毒理学等专家来澳授课与传授经验,强化本澳食安人员调查食源性疾病爆发的科学水平,及时且适当地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另外,持续五年举办“粤、港、澳三地食品安全专家讲座",邀请三地食品安全专责部门专家及学者就当前所面对的食安挑战进行剖析,协助各持分者了解现时国际食品技术的发展趋势,强化区域间共同应对食安风险的能力。
资讯共享 健全风险交流
粤澳双方透过恒之有效的资讯共享及事件通报机制,快速通报及查核跨区域的食物中毒、食安谣传等事件,大大缩短核实状况所耗费时间,及时向社会大众说明状况,且提供充分的风险预防及应对策略,减少因资讯不实及公众误解、误传而触发的社会恐慌。
同时,藉由粤澳合作机制提升供澳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粤方积极完善由生产到进出口环节的管理,全方位与本澳所采取的食品入口检验检疫及流通市场抽检“双重检测防线"衔接,确立食品安全由产地到餐桌的治理理念。一直以来,双方亦就未能通过检测的样本向对方作讯息反馈,有利监督单位对风险作介入跟进,保障食品的安全供应。
技术支援 开展科研调查
组织两地食品业界互访,为本地食品生产企业及行业协会与内地食品检测及监督部门搭建交流平台,协助本澳食品企业掌握国内相关法律与标准,从而提升生产质量,打通在国内销售的渠道;亦安排考察广东省具规模的食品生产企业,了解质量控制工艺,以及食品业界如何发挥社会责任,参与建立行业安全及品质管理标准等。充份提升两地业界的食品安全管理技术,为食品行业的升级发展提供技术支援。
在科研调查上,民署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完成了《澳门居民食物平衡表》,得出本澳食物消费的基本数据及初步了解本澳居民的饮食消费模式,对日後食安事件的应急评估、制定本澳食品安全标准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