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署代表出席粤港澳中华白海豚保育工作交流会

13.08.2015  21:22

为加强粤港澳三地中华白海豚保育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分享保育成果和经验,民署派员于八月六日出席在珠海举办之“2014-2015粤港澳中华白海豚保育工作交流会”,以利于相关科研保育和科普教育的推展。

会议由广东省海洋渔业局主办,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广东省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承办。同时,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香港大学、澳门民政总署,以及中山大学、汕头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汕头市海洋与渔业局、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等行政机关及科研单位,共三十余位鲸豚保育专家出席。

为了解港珠澳大桥施工地盘对保育中华白海豚所实施的措施及成效,于会议当日上午,成员特别前往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的施工地盘。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安全环保部主管介绍,大桥整体施工过程中并未发现任何工程船只碰撞中华白海豚之事故,同时录得地盘周边之中华白海豚的数量,亦维持在平稳水平,显示施工期间的配套保育措施有效发挥作用。

交流会上,民署管理委员会委员梁冠峰提出了同步监测的建议,并由民署技术人员简介了澳门二零一四至二零一五年期间实施之中华白海豚保育工作,包括“澳门周边水域中华白海豚调查”研究现况、宣教成果和鲸豚搁浅个案分享;其他单位亦相继报告当地的现况及教育推广等项目。根据各大学研究成果显示,整个珠江口河之中华白海豚仍持续受到海水污染、繁忙的海上交通、食物源减少,以及栖息地环境恶化等威胁,保育工作刻不容缓。

澳门地处珠江口西岸,不时发现中华白海豚踪影,但活动区域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澳门机场东部、竹湾海滩至黑沙海滩对外之南部水域,友谊大桥以东水域亦偶有出现。由于机场跑道周边的海洋汇流明显,易引鱼群聚集,加上此海域受机场安全和行政边界管制,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相当有利于海豚进行捕食。澳门是珠江口内伶仃中华白海豚种群与江门对外海域中华白海豚种群之交汇地方,是保育中华白海豚十分重要之场所,民署将继续观察澳门周边水域的中华白海豚及筹办各项保育的宣教工作,并加强与粤港单位合作沟通,为保育中华白海豚出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