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林发钦指职教须挂鈎外劳政策

05.08.2015  15:58

  澳门政研室提出要支持大学开设职业技能类学士课程。非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林发钦提醒,职业教育政策要与外劳政策挂鈎,如果社会发展需要外劳继续占据部分技术岗位,本地培养出的职业技术人才角色何在?相信各界要客观理性讨论。他相信本澳以博彩旅游为主的微型经济体,大学是否要发展更多纯粹职业导向的学位课程值得商榷,“不要下下将大国经验套入澳门”。

  林发钦指出,职业技术过去属於“失败”,与社会观念认为职技“低人一等”,以及政府教育政策有关,社会早有倡议提振职技教育,正反映对其发展的不满,但讨论多时,也看不出具操作方案扭转社会观念,包括是次人口政策报告引述科大的内部调查结论,也仅为粗线条和方向性,未能提出具体可行方案。

  经验套入未必适合

  因为人的观念难以短时间逆转,职业技术教育难发展的关键是生源,林发钦相信建议高等院校发展职技学士课程的出发点是让学生顺利衔接,增加职业技术高中的生源,但做法似乎“本末倒置”。目前本澳高等教育有开设以专业技能、职业导向的课程,最典型是不少院校开办的旅游类及翻译课程,现有课程和政研室提的新建议课程两者区别何在?希望听到政府清楚阐明。

  人口政策提及的教育议题要满足提升人口质素、社会发展的需要,林发钦认为,职业教育政策的讨论中倘外劳政策缺位并不科学。

  “如果当局预见将来外雇持续增加,旅游、酒店等主要的技术岗位都由外地劳工承担是不可避免,现在是否有必要大张旗鼓地透过职业教育鼓励本地人从事这些职位?社会应拿出勇气讨论这些议题。”

  澳门并非发展中国家需要齐全技术门类,而是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发达微型经济体,用大国经验套入澳门未必适合。本澳高等教育推行的课程有职业导向,将来越来越多行业开设专业技术认证,目前已开办的课程一定也可衔接,同样可学以致用、专业对口,学生岂会选择一门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学士学位课程?将大学现有课程变革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有待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