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无计划增建琴澳通道 硏究莲花关迁横琴新通关模式

15.07.2015  18:25

   区域合作如火如荼,澳门单牌车入横琴亦进直路阶段,莲花口岸、莲花大桥承载量必大增,能力成疑。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昨在立法会口头质询会议中坦言,现无计划多建一条桥或隧道连接澳门与横琴。治安警代副局长吴锦华说,莲花口岸四周已无地可用,只能向高空发展,正与工务部门商讨扩建设计。同时正研究迁关入横琴、落实“一地两检”或“两地一检”等的可行性。

  单牌车进琴续磋商

  议员陈美仪口头质询批评特区政府在区域合作总处被动,对单牌车入横琴毫无准备,质询政府如何改善莲花口岸周边配套能力,以应付日後增加的通关及道路压力?莲花大桥接驳巴士班次稀疏,要求让单牌旅游车用莲花桥。又问新莲花口岸构思。多位议员亦追问相关问题。

  罗立文回应表示,澳门单牌车入横琴属内地政策,特区政府将继续与粤、珠磋商,并按决定规划澳门的基建。现无莲花口岸周边地区的新规划,亦无计划多建一条桥或隧道连接澳门与横琴。

  莲花口岸无地扩建

  吴锦华解释,已完成评估莲花口岸的通关人流及空间、新边检站的设计任务书,并交建设办研究,积极与工务部门探讨重建边检站的计划。现时边检站周边土地已有不同用途,扩建、重建都难,只能向高空发展、局部重建,此会影响现时的通关效率,施工期亦较长、造价较贵。

  有意见建议新边检站迁入横琴,与新建的横琴口岸综合交通枢纽对接,并使用新的通关模式。吴锦华称,此涉珠、澳政府多层面的工作,正研究建议的可行性,有进一步消息会公布。

  新关检涉法律私隐

  无论迁关是否成事,便捷的新通关模式才是未来区域合作关键,不少议员就此追问。吴锦华表示,通关有“两地两检”、“一地两检”、“两地一检”三种模式,澳珠现为“两地两检”。现在深圳湾采用“两地一检”模式,即深圳在市内划一土地兴建香港关,并与内地关口相连,排一次队过两次关,两次都要检查。“一地两检”则用一个证件,一次过两个关,但此涉两地法律及私隐问题,正与内地相关部门商讨,例如研究怎样两地都承认一个证件。

  吴锦华强调,无论是“一地两检”抑或“两地一检”,都要两个关口共处一地才能成事,现时关闸口岸做不到,只能在未来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口岸等才具条件。相关的法律及技术问题仍在讨论中,现无法回覆未来将采何种通关模式。

  促增莲花桥穿梭巴

  莲花大桥接驳巴士的问题,罗司称,现由岐关及澳巴两公司联营,每日一百八十六班次,平均每班载客约五十人,日均约九千五百人次使用。交通局代局长郑岳威称,已要求岐关用更大的客车,亦要求两家公司增加班次。现时约十分钟一班车,非繁忙时段十五至二十分钟一班。陈美仪称,莲花口岸现行模式造就了白牌车,过两个关收三百元。吴锦华表示警方将积极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