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者研究课题获发文化局学术研究奖学金

28.10.2021  16:45

2021年度文化局“学术研究奬学金"经过严格甄选後,4位分别来自本地及外地学者的研究课题获发奖学金。“学术研究奬学金"的设立,旨在鼓励开展关於澳门文化及澳门与中外交流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研究,在过去30多年文化局已向超过160项研究课题发放奖学金。为加强有关学术论文的影响力,更有效地推动澳门文化与中外交流,多项研究成果已出版成学术专着。

为使奖学金的申请甄选过程更符合学术规范,以及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根据《学术研究奖学金规章》规定,文化局委托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组织专家,对所有申请项目进行匿名评议,提供学术意见予甄选委员会参考。2021年度甄选委员会由文化局副局长梁惠敏、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钱乘旦(以线上形式参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志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郝雨凡及文化局学术及出版处处长林颖娜组成。经参考专家意见和综合讨论後,甄选委员会在本年度29份申请课题中,严谨甄选出4项研究课题获发放奖学金:

一、“Macau's Traditional Chunambo Construction - Investigation into its Building Techniques, Composition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ies”(译名为《澳门传统夯土建筑——建筑技术、结构及保育政策研究》),课题研究者叶健雄,为悉尼科技大学哲学(建筑文物修复)博士。本课题以澳门传统建筑材料夯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功能和地点的夯土历史建筑进行材料取样,运用科学的检测方式,研究及比较来源不同的夯土材料特性,剖析其材料风化的成因,针对性地提出保护策略与补救措施,并探索基於研究数据,调整夯土材料成分,合成耐候性更高的新型夯土材料。本课题同时在全球城市化发展迅速、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的背景下,探索湿热地区可持续的历史修缮方法、提高夯土历史建筑修缮的有效性与持久性,推动澳门历史建筑修缮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二、“澳门归侨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研究──以东南亚归侨为中心 (1949-1999)”,课题研究者项方,为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专业)博士。本课题通过研究澳门的归侨(缅华)人群,了解东南亚归侨这一人群在整个二十世纪下半叶在澳门的生活情况以及同一时期澳门与东南亚相关国家的国际交流。研究者通过梳理报刊、历史文献材料,整合口述史资料,采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并援引景观人类学和场域理论,对归侨社会进行浸入式观察和研究。本课题以历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深入探讨归侨融入澳门社会的过程,可了解澳门多元社会接纳不同文化群体的方式与态度,进而了解澳门内部的社会组织特徵与形式,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三、“澳门道教科仪与岭南道教”,课题研究者李静,为复旦大学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本课题运用多学科的宗教人类学、历史学等方法,对澳门流传至今的道教科仪进行整体研究,揭示更多澳门道教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从澳门与岭南之间的区域社会互动角度出发,研究澳门道教科仪与岭南道教的流变,追溯澳门道教科仪的源头,以澳门独有的“玉山净供”为考察对象,探讨澳门及粤西正一道科仪传统来源。本课题同时探讨澳门道教科仪的传播与回传问题,关注澳门道教科仪与本土社会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利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研究方法,聚焦及分析社会群体的文化认同、群体认同,旁及群体心理和知识结构与仪式的关系问题。

四、“Is heritage on the menu in the city of Gastronomy: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Macanese cuisine”(译名为《美食之都的菜单上有(文化)遗产吗:澳门土生菜的定义与范围》),课题主要研究者为Henrique Fátima Boyol Ngan,为澳门圣若瑟大学心理学博士,其团队成员为Anna Litwin。本课题立足於澳门创意城市美食之都的背景,进行关於澳门美食文化的研究,特别是研究澳门土生菜的定义和范围,相关研究主题对於往後的美食理论研究以及美食旅游的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以现有的澳门土生菜食谱为研究对象,设计层次较为丰富的研究思路,对现存食谱本身的内容进行探讨,同时开展不同利益群体的食谱感知研究,包括中小企业、协会学会专家、美食博主、游客个体、公众人物等主体,在感知研究层面上借助定性访谈及定量问卷等方法提取感知关键资讯,从商业和文化角度去分析澳门土生菜的价值和意义。

学术研究奬学金规章》详情及获奖名单,可於文化局网页 www.icm.gov.mo 浏览。查询可於办公时间致电文化局,电话83996441,或电邮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