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龙环葡韵人工湿地淤泥 构建水生生物走廊

30.10.2015  18:34

民政总署持续对龙环葡韵人工湿地的环境进行改善工作,因应近年淤泥堆积容易造成水位枯竭,民署计划以生态工法清理近望德圣母湾大马路一侧堤岸旁的淤泥,增加水深形成生物渡冬带,保障植物于冬季枯水期之生长及鱼类等生物渡冬,亦有助构建水生生物走廊。

民政总署自二○○○年以黄泥包裹藕种的方式,在原本为咸淡水的龙环葡韵水体内种植荷花,经过十五年的生态恢复,水体已逐步过渡至现时的淡水湿地,湿地中的砂质泥土含腐殖质也逐渐增多,有利于人工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建。但由于受地表径流和周边环境的变化,淤泥积聚使湖床上升,近年在十二月至翌年一月的枯水期间,水深平均只有四十厘米,近望德圣母湾大马路一侧石堤水位甚至出现枯竭,不利于水中生物的生长栖息和越冬渡寒。

为保证枯水期有足够的水位,需要逐步改善水体的深度,预计工程后可增加一千三百五十立方米的水体空间。清理出的淤泥将回填到岸上的水松种植区,以增加该区岸上的土壤肥力。此举除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也扩大了鱼类及两栖类的过渡环境,成为连接望德圣母湾湿地生态观赏区及鹭鸟林水生生物走廊。有关工程面积约占现时龙环葡韵湿地使用面积十二点六公顷的百分之一。

为减少工程对整体环境的冲击,工程会以生态工法施工,利用具孔隙的竹篾排作为生物渡冬带固淤挡泻结构,为栖息于区内的小型生物提供通道,且尽量采用贴近自然的缓坡倾斜方式构筑。

凼仔龙环葡韵水体前身为与海水相连的咸淡水区域,随著城市发展,该处已转变为封闭的淡水人工湖,水源为雨水及径流。民政总署自二○○○年开始,一方面以迁地保育的方式,将该处的红树植物逐步移植至莲花大桥下;另一方面,在湖内种植荷花等淡水水生植物,并于周边种植水松等树木,持续清理湖内的水浮莲等入侵植物,促进生态恢复及优化景观。